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消化内科 > 胃疾病 > 胃溃疡 > 胃穿孔
编号:13512437
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应用效果观察
http://www.100md.com 2020年2月1日 《健康必读·下旬刊》 20202
     【摘 要】目的: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胃穿孔修补术中的疗效。方法:选取2018年5月-2019年4月收治的64例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,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,各32例。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胃穿孔修补术,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进行胃穿孔修补术。对比两组疗效。结果: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;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、术后排气时间、下床活动时间、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。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结论: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,可减小手术所造成的创伤面,缓解患者疼痛感,缩短术后排气时间,促进其尽快康复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腹腔镜;开腹;胃穿孔;修补术

    【中图分类号】R473.6 【文献标识码】B 【文章编号】1672-3783(2020)02-03--01

    胃穿孔是胃溃疡的严重并发症,主要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,而出现十二指肠黏膜层和肌层溃疡不断加深,最终发生穿孔[1]。目前治疗胃穿孔大多采用手术方法,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开腹修补术,但由于创伤大、术后恢复慢等问题,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。近年来腹腔镜修补术逐渐发展成为胃穿孔治疗的常用术式。本研究对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。现报告如下。

    1 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-2019年4月收治的64例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,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,各32例。其中对照组中,女性15例,男性17例,年龄36-52岁,平均(40.41±3.25)岁。穿孔时间3-10h,平均穿孔时间(6.25±0.42)h。观察组中,女性16例,男性16例,年龄36-51岁,平均年龄(40.1±3.08)岁。穿孔时间3-10h,平均穿孔时间(6.78±0.38)h。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,具有可比性。

    1.2 方法

    1.2.1 對照组 该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,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后,在患者右上腹直肌部位作一横切口,约10 cm,探查穿孔部分,切除坏死病灶缝合后放置引流管引流,最后均给予胃肠减压、营养支持、抑酸、抗感染、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等治疗,间隔一段时间后行胃镜复查。

    1.2.2 观察组 采用腹腔镜修补术。患者取仰卧位,在脐下缘穿刺建立人工气腹,维持压力在12-13mmHg。置入腹腔镜探查,于左、右锁骨中线肋缘下3cm建立操作孔,在腹腔镜直视下将外溢的胃肠道内容物及渗出液吸尽,腹腔采用生理盐水和甲硝唑溶液反复冲洗,暴露穿孔部位,取穿孔边缘组织快速送检,确认非癌性病变后在距离穿孔边缘5-8mm处采用4号丝线进行全层间断缝合,并以大网膜覆盖固定于穿孔处,检查修补处无渗液后,再用甲硝唑和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反复冲洗,将液体尽量吸尽,放置引流管,将二氧化碳气体排出。引流管持续引流2-3d。术后给予抑酸、禁食、胃肠减压、抗生素、肠外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。

    1.3 观察指标[2]显效:患者穿孔完全愈合,无并发症出现;有效:患者病情明显改善,有轻微并发症出现;无效:没有达到上述标准。临床有效率=显效率+有效率。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。

    1.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.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。计量资料用均数±标准差()表示,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;计数资量用例数百分比n(%)表示,组间比较采用检验。P<0.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.13%,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.88%,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、下床活动时间、胃肠功能恢复时间、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,(P<0.05)。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胃穿孔为消化道溃疡严重并发症,约有25%患者需要经住院治疗。该病好发于老年患者,具有一定的季节性,以冬季为主。随着质子泵抑制剂的广泛应用,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;但约5%的胃穿孔患者病情未得到改善,需要手术治疗。H2受体阻滞剂、碱性药物、抗幽门螺杆菌和胃黏膜保护剂应用,可减少胃液酸度,有效促进溃疡愈合。常见手术方案包括开腹修补术、神经切断术和胃切除术等。单纯胃穿孔修补术可降低对患者的损伤,缩短治疗时间,成为治疗胃穿孔的标准治疗方法。

    传统的开腹性手术创伤较大,对于腹部冲洗面积较大,术后容易造成感染、肠粘连、肠梗阻等并发症[3]。腹腔镜下手术创伤较小,大范围的对腹腔进行探查,对局部术野进行放大,视野比较清晰,角度可以进行调整,进镜之后利用辅助性的手段对穿孔部位进行确认,观察穿孔部位的病变严重程度,有效的避免了漏诊和误诊的发生。同时腹腔镜下手术,腹腔脏器在空气中暴露相对较少,其受到环境和细菌影响的程度较小,利于术后恢复,缩短了下床活动的时间,提高了预后恢复的效率。另外腹腔镜下修补穿孔,可以更加彻底的对食物残渣和消化液进行清理,直视的条件下进行腹腔冲洗和有效的引流,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中经验性操作,明显的降低了肠粘连和腹腔脓肿的发生率。

    本研究结果显示,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.13%,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.88%;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、术后排气时间、下床活动时间、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。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综上所述,针对临床确诊为急性胃穿孔的患者,给予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胃穿孔修补术的治疗方式,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,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,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。

    参考文献

    徐志诚,王晓东. 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分析[J]. 微创医学,2019,14(3):314-316.

    路江鸿,路远,尹永鹏,等.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[J].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,2019,4(24):91-93.

    王骅,刘习红,王希.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观察[J].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,2019,40(3):42-44., 百拇医药(郭秀军)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消化内科 > 胃疾病 > 胃溃疡 > 胃穿孔